大塘三宝之二:黄烟,和制作兰州水烟所采用的晾晒黄花烟叶有异曲同工之妙

添加时间:2020-09-21 09:34:43

来源:

浏览:

前几天,读胡强剑老师的《远去的农村手艺人——烟匠》一文有感,不仅“烟匠”这个中华传统手艺被淹没在时代的长河中,还有桐城本土的传统产物“黄烟”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。读此文,自然让我想到老家大塘的三宝之一“大塘黄烟”,相信不少上了岁数的桐城老烟民,对大塘黄烟有着不可磨灭的记忆。

我小的时候,老家大塘几乎家家种植烟叶,因为这不仅能保障家中劳力抽烟的日常供给,还是家庭一项主要的经济作物,尽管种植黄烟的收入微薄,但很可能承担着孩子们的书本学杂费、春耕时的化肥农药种子支出。

因此,每年种植烟叶便成为我家农活中的一项要务,父亲必亲力亲为,从下秧子到移栽,再到除草、捉虫、打杈、采叶,小时候我经常帮父亲捉烟虫,那是一种翠绿的、肉嘟嘟摸起来软软的毛毛虫。母亲说,烟虫子肯定都是前世的那些大烟鬼变的,要不然吃什么不好,吃那么辣的烟叶子。

每次父亲采回来的烟叶首先交给我——划烟茎。在废旧的牙刷柄上插上两根细铁丝,对着烟叶中间的茎划一道,让茎中的汁液流出来,容易晒干,不然烟叶子晒脆了,烟茎还没干透。

还有一种做法就是用擀面杖擀出烟茎中的汁液。划烟茎时父亲一再告诫我:不要让烟茎水崩到眼睛里。可我每次都会不小心地崩到眼睛里,辣得眼泪直流,扔了划子再不肯去划了。于是父母亲一起上阵软硬兼施,还说到上学要学费、过年时要买鞭炮、还要做新衣服等等充满诱惑的劝说,于是,我只好又无可奈何的拿起划子。

划过的烟叶子被整齐的夹在两片竹篾编制的烟帘子里,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种烟叶子,到了晒烟叶的季节,一片片、一块块的烟帘子摆放在阳光下晾晒,场面甚为壮观,晒干的烟叶子收藏好,放在楼上或吊在屋梁通风处,就等着农闲时烟匠上门来加工。

我对黄烟制作过程记得不是很清,只记得烟叶被喷上许多香油——母亲总埋怨父亲做烟时用多了香油——压实后夹在烟匠那木制的油亮油亮泛红色烟具里,两人对面坐着来回拉刨子,金黄金黄的烟丝就这样被刨出来,父亲总会迫不及待的捻上一缕新黄烟,吞云吐雾后和烟匠就口感品质讨论一番。

"/>

每年,山外(通常大塘人对雾聚岭以外的区域统称为山外)都有一些老主顾要买我家的黄烟,黄烟做好后,用报纸一斤一斤的包成约书本大小的包装,父亲挑着黄烟翻过雾聚岭,送往每个老主顾家的同时沿路贩卖,足迹遍布桐城每个乡镇。

那年月车辆稀少交通也不便,全靠步行。虽然我个人因支气管敏感反对抽烟,但是在那些物质匮乏的岁月里,种植烟叶的微薄收入多少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。

大塘黄烟的特色在于烟丝绵长、色泽金黄、口感醇厚,因香油放得多抽起来又感绵香味美。大塘土地多是黄沙土,种植的烟叶得益于纯净的空气、适度的日照和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水土,优美的自然生态成为优质烟叶生长的绝佳基础,加上传统工艺的精心制作,成就了大塘黄烟的优良品质。


用户名 Name
评论 Comment
甘肃省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中,兰州水烟名列其中.电话:13809317531它们是金城兰州独有的文化产品,它们的制作流传过程,记录了金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,浓缩了古城的文化情怀。在物质飞速发展的今天,让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,一起走近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,感悟人生、品味水烟。

地 址:兰州市七里河区兰石东街147号陇原风物馆

邮政编码:730010

电 话:13809317531

传 真:0931-8620528

手机:13809317531

邮 箱:287975681@qq.com

投诉邮 箱:79488649@qq.com